天宝年间,唐玄宗李隆基从某个地方听闻了女道士李冶的名字及其美丽与才华,便下令召她入宫朝见。当时,李冶正在广陵与友人聚会,收到旨意后,她的心情复杂,既有不舍也有些许忧虑,但最终她还是决定履行皇命,前往京城一见。为了向亲友们告别合法配资炒股,李冶特意写下了一首诗,诗的开头是:
“无才多病分龙钟,不料虚名达九重。”
李冶不仅是女道士,还是一位出色的女诗人,在唐代文人圈中享有很高的声誉,和薛涛、刘采春、鱼玄机并列为“唐代四大女诗人”。据《唐才子传》记载,评论者认为她的诗才“上比班姬则不足,下比韩英则有余”,其中的班姬是东汉著名才女班昭,而韩英则是南朝齐的女作家韩兰英。虽说李冶的诗才不及班昭,但与韩兰英相比,李冶更具才情。即便如此,也有人形容她为“俊媪”,这意味着即便进入中年,李冶依然保持着迷人的容貌。
李冶有着出众的容貌与才华,她的一生自然而然地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。她从小便显露出过人的才情,六岁时便写出了一首蔷薇诗,其中有一句让人惊叹:“经时未架却,心绪乱纵横。”这种诗句,出自一个年仅六岁的小女孩之手,实在难以想象。她的父亲看到后,既高兴又担忧,担心她如此聪慧,会走上非传统的道路,甚至担心她“失行”。虽然这一评价对一个年幼的孩子而言十分残酷,但李冶最终确实成为了一个不拘一格的女子。
展开剩余79%十一岁时,李冶被父母送往玉真观出家,成为了一名女道士。那时恰逢开元末期,天宝初年,女道士风靡一时。李冶顺应了这一潮流,成了道教中一位备受瞩目的女性。在长大后的岁月里,李冶的容貌与才情依旧令人称奇。《唐才子传》对她的描述是:“美姿容,神情萧散。专心翰墨,善弹琴,尤工格律。”她既有绝世的容颜,又拥有出色的才华,理所当然地吸引了众多追求者。与当时许多女子不同,李冶从不拘泥于古代女子的矜持与羞涩,她直率、坦荡,甚至表现出一种超越时代的开放与大胆。这使她的交际圈与当时的大多数女子有所不同,她不仅交友广泛,还能与许多文人、学者保持深厚的友谊。
李冶的朋友包括茶圣陆羽、诗僧皎然和著名诗人刘长卿等,他们之间的友谊深厚,彼此称得上是知己。然而,李冶也曾对诗僧皎然产生过真挚的感情,曾大胆地表达过自己的情感,然而,皎然却回赠了一首诗:
“天女来相试,将花欲染衣。禅心竟不起,还捧旧花归。”
虽然皎然拒绝了她的爱情,但两人依然保持着纯洁的友情。李冶的个性中,既有洒脱与宽容,也有泼辣与大胆,这种与众不同的性格,让她在人际关系中十分自在。她与许多男性友人的互动也充满了幽默和诙谐。比如,刘长卿曾因患疝气而感到不适,李冶就在众人面前调侃道:“我听说,你‘山气日夕佳’?”刘长卿淡然回应:“是啊,我这是‘众鸟欣有托’了。”两人用陶渊明的诗句调侃,逗得众人哄堂大笑,这也透露出李冶日常生活中的轻松与不拘小节。
除了这些朋友,李冶还与朱放、韩揆、阎伯钧、萧叔子等人建立了深厚的情谊,尤其是朱放和阎伯钧,李冶与他们之间有着更多的情感交流。她曾给朱放写过一首《寄朱放》:
“望水试登山,山高湖又阔。相思无晓夕,相望经年月。郁郁山木荣,绵绵野花发。别后无限情,相逢一时说。”
然而,尽管李冶有着许多深厚的友情与爱情,她却始终未能走入婚姻的殿堂。她一生的爱情似乎总是无疾而终,这让她的形象更加复杂和深刻。或许正是经历过太多,她的诗才与她的情感历程相得益彰。她写下过一首《八至》:
“至近至远东西,至深至浅清溪。至高至明日月,至亲至疏夫妻。”
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夫妻关系的复杂,既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亲疏远近,又揭示了那份理性与感性的交织,虽未曾经历婚姻,李冶却能洞察其深层次的情感波动。
李冶的名声不仅在文人圈中远播,连深宫中的唐玄宗李隆基也听闻了她的才华,于是下诏召她进宫。当时,李冶大约三十岁,虽然这个年纪在当时算是略显老迈,但她依然充满风采。唐玄宗对于才华横溢的诗人情有独钟,李冶便是其中之一。然而,李冶并未成为他深宫中的宠臣。在宫中度过一个月后,唐玄宗赏赐了她大量珍贵的宝物,然后让她返回山中。
离开皇宫后的李冶没料到,盛唐的辉煌很快便褪色,安史之乱爆发了。对于一位隐居在外的女道士来说,乱世似乎并没有影响她的生活,但随着乱局的升级,李冶最终未能幸免。在泾原兵变中,李冶未能及时逃离长安,反而被迫为自立为帝的朱泚写诗颂扬他。她写下的诗句“言多悖逆”成功为她赢得了一次逃生的机会,但这一事件也为她的命运埋下了伏笔。最终,当唐德宗回到长安时,他要求李冶“学严巨川”,而李冶的“悖逆言辞”最终使她遭遇了悲剧的结局合法配资炒股,唐德宗命人将她“扑杀”,结束了这位才女的一生。
发布于:天津市